
在美俄总统会晤优配良品,欧洲“七巨头”与泽连斯基集体访问美国之后,关于哪国最适合成为俄乌和平谈判中间调解人的话题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凭借良好的国际信誉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一度成为中间调解人最合适选择。普京坚持把中国列为“首要担保国”,但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却在公开场合表示反对。
理由估计每个普通人都能想得到,在泽连斯基口中说出,就是:"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有帮助我们阻止这场战争。"他认为,只有自战争爆发以来真正支持乌克兰的国家才能扮演这一角色。这个说法被白俄罗斯总统评论是“无脑的想法”。

事实也是如此,从俄乌战争一开始,中国始终站在了公平公正的角度,劝说俄乌双方停止冲突,回到谈判桌协商解决。结果,没人听呀,导致战争继续深入,发展成今天双方损失都难以挽回的局面。
其实明说,这个中间人其实对于中国来说不是必要,更不是义务。但作为大国,在其他国家发生冲突时中国愿发挥建设性作用。如果他们不愿意,我们也绝然不会强行干涉。
但问题随之而来:如果这个中间人不是最值得信任的中国,那该是哪国呢?
借着这个契机优配良品,《欧亚时报》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印度为何在俄乌战争中超越中国成为可信赖的调解人?》

在文中,它认为印度凭借着自身独特的品质和出色的外交能力,已经十分有能力担任这个角色了。
该报认为:“印度在莫斯科和基辅都享有信誉——这在当今世界实属罕见”。许多人忽视了印乌关系的深度,印度从乌克兰1991年独立开始就迅速承认后者,并互设使馆。而且两国发展以来,双方关系一直“紧密”,截至2021年,两国贸易额“已超34亿美元”。最重要的是,印度不会被认为是"过于亲俄",也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不同,印度占据着独特的中立地位。
但是,《欧亚时报》却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一事闭口不谈。根据全球油品追踪机构、多家投行和贸易商的一致数据,印度已在2024年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俄罗斯原油进口国,且这一地位在 2025 年继续巩固。
按照这个数据,还有此前泽连斯基的说法,要成为调解人,印度是无法达到这个条件的。但是,印度的“平衡术”玩得确实很溜,有时候不得不让人佩服。这里就举个例子。
今年7月8日,莫迪成功连任第三个总理任期后,首站就选择了莫斯科。在莫斯科,与普京在官邸“喝茶、散步、拥抱”,最后谈成了“2030年将俄印贸易额提升至1000亿美元”的合作意向。而且,在闲暇之余,莫迪还接受了普京授予的圣安德烈勋章。

莫迪与普京“卿卿我我”的举动自然是引起了“对方敌人”的注意。首先受不了的肯定是泽连斯基,就在莫迪返国后第六天,他公开炮轰这次莫斯科之行是“对和平努力的毁灭性打击”。莫迪当场召唤乌方特使表示不满。
但是谁都没想到,两周之后,也就是在7月22日,莫迪又出现在基辅,与泽连斯基肩并肩在烈士纪念馆前低头默哀,并签署四份合作文件,包括战略伙伴关系、贸易及军事技术合作。
从7月8日“拥抱普京”,到7月22日前后“拥抱泽连斯基”,莫迪用不到两周的时间完成了俄乌之间的“穿梭拥抱”,被外媒形容为“左右逢源”的经典操作,也就是玩“平衡术”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泽连斯基是没有办法,毕竟“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很重要,莫迪来了只能“不计前嫌”接待了他。但是特朗普却不是傻子,他多次在公开的场合表示 “印度应配合美国的对俄策略”,也就是要求印度不能大肆购买俄罗斯的石油;欧洲部分国家担心印度 “过度迁就俄罗斯”,影响对乌援助效果。
那么,为什么印度急于表现,争当俄乌冲突的“中间调解人”呢?
在印度官方叙事里,印度把自己定位为“正在反超日本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和“未来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增长极”。在印度官方与主流精英的叙事里,今天的印度已不仅是“南亚大国”,而是“全球领导型大国”。
所以可以理解,在印度人眼里,“先进的经济生产力和落后的国际信誉不匹配”,“领先的全球南方大国与落后的国际影响力不匹配”成为他们内心不断挣扎的矛盾。所以,在2025 年“金砖+上合”两条多边轨道上的印度,上演了“先拆台后又折返”等公开唱反调的行为。
为了争取成为“全球南方代言人”,印度不惜在多个场合释放自身的“外交势能”,企图通过努力重新定义印度在全球安全中的角色优配良品,是为了证明这个“最大民主国家”不仅是崛起中的大国,更是和平缔造者。如果可以成为俄乌冲突的中间调解人,这将是印度向“有影响力的国际大国”迈进的重要一步。
千层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